关于嘉峪关市2024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嘉峪关市2024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1月4日在嘉峪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嘉峪关市财政局局长 王继红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4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两区一城一地”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六个典范”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力保障“三保”等各类刚性支出需求,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预算执行总体平稳,实现了收支平衡。
(一)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29.38亿元,增长8.39%,为年预算的101.3%,超收0.3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0.03亿元,增长8.2%;非税收入9.35亿元,增长8.7%。加上省级补助14.89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亿元、调入资金0.07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4亿元,收入总量51.93亿元。
支出45.55亿元,增长10.2%,加上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0.84亿元、调出资金0.28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37亿元、上解省级支出1.54亿元,支出总量48.59亿元。
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34亿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收入3.57亿元,增长3.59 %,为年预算的98.28%。加上省级补助2.9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8.3亿元、调入资金0.28亿元、上年结余收入660万元,收入总量15.15亿元。
支出8.64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5.93亿元,支出总量14.57亿元。
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0.58亿元。
3.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收入2519万元,为年预算的107.19%,超收169万元。加上省级补助42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0万元,收入总量2970万元。
支出2065万元,加上调出资金705万元,支出总量2770万元。
收支总量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00万元。
4.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剔除省级统筹因素后,收入10.55亿元,同口径增长6.67%;支出9.83亿元,同口径增长5.25%;当年结余0.7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5亿元。
5.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情况
2024年,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第二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由年初预算38.32亿元,加上新增一般债券1.1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亿元,调整为40.97亿元,总支出由年初预算38.32亿元相应调整为40.9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由年初预算3.7亿元,加上新增专项债券3.77亿元,调整为7.47亿元,总支出由年初预算3.7亿元相应调整为7.47亿元。预算执行中,由于省级转移支付增加引起市级支出正常变动,按照《预算法》有关规定,不属于预算调整范围。
(二)政府债务情况
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财政部核定2023年我市政府债务限额70.19亿元(一般债务31.38亿元,专项债务38.81亿元),2024年发行新增债券4.93亿元(一般债券1.15亿元,专项债券3.78亿元)、再融资债券2.99亿元、置换债券2.22亿元。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为73.29亿元(一般债务31.58亿元,专项债务41.71亿元),2024年政府债务余额决算数,待财政部统一核定后再按照程序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政府债券转贷收入情况。2024年,全市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0.1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85亿元,专项债券8.29亿元。按类别分,新增债券4.93亿元、再融资债券2.99亿元、置换债券2.22亿元。
新增政府债券投向情况。2024年新增一般债券1.15亿元,主要用于教育项目0.33亿元,生态环保项目0.2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0.06亿元,卫生健康项目0.01亿元,农林水项目0.01亿元,其他项目0.5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78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26亿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0.72亿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0.39亿元,卫生健康0.2亿元,偿还存量债务0.21亿元。
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2024年,市级财政按照偿债计划将政府法定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列入预算,全年偿还政府债务本息6.72亿元(本金4.4亿元、利息2.32亿元),其中:通过年度预算安排偿还政府债务本息3.73亿元(本金1.41亿元、利息2.32亿元),通过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偿还到期债券本金2.99亿元。
(三)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
2023年底,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为3.26亿元,2024年经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亿元,结余1.56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为确保重点支出应支尽支,弥补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缺口,经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亿元,动用后结余为0.06亿元。根据《预算法》规定,当年超收收入0.37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4年结余为0.43亿元。
以上2024年相关数据为初步预计数,决算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届时再按程序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具体情况详见《2024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二、2024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落实市人大各项决议,深入围绕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市决策部署,细化任务措施,强化资金保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加强财力支撑,全力向上争取资金。坚持把向上争取资金作为重中之重,提前谋划,有序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全年向上争取资金累计到位30.95亿元,增长20.85%,争取资金规模和增速再创历史新高。到位资金中,争取中央基建投资预算资金2.2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包括再融资债券和置换债券)10.14亿元,争取增发国债资金1.73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68亿元,获得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二季度市州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奖励资金累计1.15亿元,争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052万元,均衡转移支付资金9986万元,固定数额补助资金3794万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4448万元。
(二)强化资金保障,着力打造“六个典范”。聚焦“六个典范”工作部署,细化完善财政支持措施,强化关键领域资金保障,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聚焦打造产城融合的典范。深入实施强科技、强工业行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年科技支出846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6%,安排拨付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1.27亿元,引导酒钢集团等重点企业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安排拨付工业园区专项资金4835万元,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通道物流大平台大枢纽建设,拨付S06酒嘉绕城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1500万元,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资金700万元,城乡公路改造、养护资金1833万元。推动文旅商体增活力聚人气,安排拨付文旅融合发展、航线补贴、关城夜游灯光剧、“雄关大舞台”群众性惠民演出等文化旅游专项资金2.05亿元。大力挖掘消费潜能,激发市场活力,安排拨付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4229万元,“嘉享券”等消费促进项目资金1670万元。二是聚焦打造地企协作的典范。继承发扬地企协作优良传统,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安排拨付招商引资相关工作经费359万元。持续优化地企协作社会环境,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切实提高中小企业中标率,全年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总规模的93.36%。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着力破解个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创业就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620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91万元、贴息资金332万元,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3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400万元。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480万元,为地企协作提供用地保障。三是聚焦打造城乡一体的典范。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拨付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54亿元,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央、省级补助资金246万元,体育大道、兰新路等雨排建设工程1.12亿元,城市照明、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资金6355万元,环卫作业市场化政府购买服务费3700万元。聚焦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园区建设,支持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个3836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924万元。四是聚焦打造绿色发展的典范。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支持酒钢集团污染防治项目,安排拨付中央、省级污染防治专项资金8080万元;统筹支持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安排拨付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50万元;印发《嘉峪关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安排拨付省级生态修复资金618万元,用于嘉峪关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二期),修复后的地质环境稳定程度得到提升、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有效消除。五是聚焦打造社会治理的典范。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安排拨付特邀调解员、“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心理服务等社会治理典范城市建设工作经费446万元,城市社区专项工作经费640万元,行政村典范城市工作经费34万元。巩固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成果,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安排拨付食品药品抽检、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329万元。积极推进平安嘉峪关建设,安排拨付平安建设相关工作经费1733万元。六是聚焦打造民生幸福的典范。全年教育等11类民生支出36.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全力保障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拨付15件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4597万元,6件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5825万元。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全年完成支出14.07亿元。全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安排就业补助资金4715万元,持续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计划、保障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服务等就业创业政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安排拨付专项资金8005万元,用于南市区中学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明珠学校分校区建设等项目。统筹安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金1.61亿元,持续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连年提高,2024年达到每人每年94元。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积极筹措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830万元,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合理安排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445万元,重点用于支持落实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项目、省级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民办实事等。全力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市级财政补助每人每月增加15元,提高到160元,惠及6700余人。拨付高龄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资金1971万元,开展涵盖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年提供服务近80万人次。加大老年教育投入力度,拨付补助经费114万元,保障老年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群众按政策生育的积极性,对全市按政策生育第二、第三个孩子并落户的家庭连续3年发放育儿补贴金。积极筹措财政资金,支持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和优质服务托育机构补助项目,推动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三)加强债务管理,坚决防范债务风险。坚持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防化结合,标本兼治,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规范债券管理使用。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规定,法定债务全部纳入预算,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加强债券项目审核把关,严格落实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强化专项债券资金投后管理,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实行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着力推进绩效评价,促进债券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二是严格落实还本付息责任。坚持“谁申报、谁使用、谁偿还”,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及时将专项债券项目对应的专项收入足额缴入国库。压紧压实项目单位偿还主体责任,强化还本付息预算管理,靠实偿债资金来源,及时足额还本付息。三是强化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认真落实党中央“凡有债务、必有化债计划”政策要求,压实任务、多措并举,通过盘活资产、促进销售、增资扩投等方式扩大企业资产规模,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采取市场化方式处置国有资产,取得资产收益;积极争取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新增专项债券用于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多方面筹措资金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超额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切实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四)着力提升效能,推进依法科学理财。发挥财政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推动预算编制完整科学、预算执行规范高效、财会监督严格有力、绩效管理精准有效,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质量提升。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不断构建和拓展预算绩效管理“1+1+5+N”制度体系。实现部门预算安排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2024年市级部门共编报预算项目绩效目标3088个,部门整体目标81个,涉及资金45.55亿元。严格把控事前绩效评估评审,有效压减项目和资金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预算资金监控,借助平台实时监控并及时预警纠偏。持续扩大财政重点评价的行业覆盖面,2024年选取17个部门整体支出、17个项目和1个下级政府财政运行开展财政重点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的11个,“良”的23个,“中”的1个,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引导部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持续加强财会监督。印发《嘉峪关市财会监督协同联动贯通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建立财会监督贯通协同“六类机制”,开展财会监督、预算执行、内部监督、会计和评估监督“四项行动”,聚焦违规出台优惠税收政策招商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等财经纪律重点问题和地方违规修建楼堂馆所问题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财务管理,强化了预算执行监督,防范化解财经纪律风险隐患,切实保障民生支出。高度重视巡视巡察、纪检监督、审计等发现的问题,注重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三是自觉接受人大审查监督。贯彻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有关要求,不断提高预决算草案编制质量,及时整改预算联网监督预警相关问题,自觉接受审查监督。扎实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对提出的审查意见,逐项研究、积极整改。深入落实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积极配合市人大做好政府债务审查监督。认真研究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在肯定成绩和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管理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在落实“三保”、债务风险化解等任务后,用于城市建设发展的自有财力十分有限。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规模收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率较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仍依赖一般公共预算弥补。国有企业债务风险依然较大,偿债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三、2025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发展谋划之年,编制好2025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市正处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关键期,钢铁、有色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新能源、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不减,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依然较多,将有利涵养税源,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财政支出强度将进一步加大,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会得到持续巩固。但随着市级财政收入中一次性因素的减少,保障“三保”等刚性支出需求只增不减,总体看,2025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呈现紧平衡状态。
2025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两区一城一地”目标定位,聚焦打造“六个典范”工作部署,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实践迈出新步伐。
根据经济形势和上述指导思想,2025年预算编制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判财政形势,统筹考虑需求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预算源头管控,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充分体现市委工作部署,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收入预算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相衔接,实事求是,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应保尽保、能省则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优先保障“三保”、债务还本付息和重点领域支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确保财政平稳可持续运行。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0.34亿元,同口径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24.73亿元,非税收入5.61亿元。加上省级提前下达补助6.8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37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34亿元、调入资金810万元,收入总计40.99亿元。支出39.45亿元,加上上解省级支出1.54亿元,支出总计40.99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3.3亿元,加上省级提前下达补助60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0.58亿元,收入总计3.94亿元。支出3.58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0.36亿元,支出总计3.94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2700万元,增长7.2%,加上省级提前下达补助421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00万元,收入总计3321万元。支出2511万元,加上调出资金810万元,支出总计3321万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10.72亿元,支出10.29亿元,收支相抵后当年结余0.4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预计9.93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预算法》规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预算草案前,可安排下列支出:上年度结转支出;参照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出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支付义务的支出,以及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2025年上级补助收入中,只包括了提前通知部分,执行中随着上级转移支付增加将相应增加。
四、2025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财源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培植支柱财源,持续推动钢、铝千亿级产业链扩规模、延链条、增效益。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打造优质税源。强化招商引资,围绕钢、铝、核、新能源、文旅、通道物流等重点产业,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做大做强新兴财源。严格执行人大批准年度预算,强化收入征管,积极挖潜增收,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稳定财源支撑。
(二)奋力向上争取资金。紧盯中央政策导向和我省工作部署,根据省级预算安排,制定争取方案,提前着手谋划争取工作。加强项目储备,重点围绕中央、省级基建投资预算、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券等重点支持领域,聚焦我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谋划高质量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上计划盘子。充分调动部门工作力量,抢抓争资争项机遇期,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力争向上争取资金取得新成绩、新突破,到位资金同口径增长10%,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提供助力。
(三)持续强化保障能力。坚持保主保重,牢牢兜住“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预算安排的优先顺序,特别是支持做好就业、教育、养老、就医、住房等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贯彻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统筹用好上级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券资金,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及时清理收回确无必要或无法执行的项目以及符合盘活规定的结余结转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
(四)坚持习惯过紧日子。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坚持有保有压,在合理保障单位履职需要的基础上,大力压减党政机关行政经费、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委托业务费,强化节庆、展会、论坛活动预算全流程管理,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出台全市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及申报工作,合理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持续发挥债券资金的投资撬动作用。强化投后管理,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新增专项债券用于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确保债务风险等级控制在橙色以下。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全口径监测、预算约束与监管问责,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坚决堵住各类违法违规举债途径。
(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深入落实财税体制改革工作部署,推动财政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引导部门单位科学编制预算,全面规范部门预算管理,破解支出固化格局。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目标引领、执行监控和结果应用,将绩效管理结果与财政政策、预算安排有机衔接,持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增量、提质增效。完善财会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严肃财经纪律,认真履行财会监督责任。
各位代表:天道酬勤,春华秋实。2025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向实处着力,用实绩说话,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崭新篇章努力奋斗!